苯并噻二唑核心熒光團是一類重要的近紅外二區(NIR II)熒光團染料,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較大的斯托克位移。然而,在充分發揮其生物應用潛力之前,還需要克服水溶性差、水溶液中的聚集致猝滅ACQ和非活化反應等問題,這些熒光團通常是惰性探針,發出不變的或“一直開著”的信號,構成附加的背景噪音,不能對特定刺激做出反應,無法實現生物標志物激活的檢測或成像。華南理工大學吳水珠、曾舫團隊設計了一種可激活的苯并噻二唑核納米探針BTPE-NO2@F127,此探針具有聚集態誘導發光(AIE)特性,通過整合生物標記物響應部分和采用封裝分子探針的自組裝設計策略克服上述障礙,該納米探針用于體內NIR II熒光成像和多光譜光聲層析成像MSOT成像,能夠原位響應曲唑酮誘導的肝損傷,肝缺血再灌注損傷(I/R)和間質性膀胱炎小鼠模型中的H2O2生物標志物進而進行檢測和成像,此外,獲得的三維MSOT圖像有利于三維信息的疾病部位可視化。該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21: doi:10.1038/S41467-021-27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