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趙春常教授課題組與樊春海院士團隊合作,在近紅外二區熒光成像介導的腫瘤靶向光熱治療領域取得新的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材料與納米領域著名國際期刊《Nano Letters》(Nano Lett.2018, 18, 6411–6416 )。
光熱治療是一種新型腫瘤治療方法,具有非侵入、過程簡單、正常組織損傷小等優點,能利用光熱材料將近紅外光轉化為熱,實現熱消融細胞。近紅外二區熒光劑對于癌癥的深部組織光熱治療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但仍然受到光熱治療固有的非特異性和毒性的限制。針對這一問題,他們開發了一種硫化氫可特異性激活的納米材料,并產生光熱特性和近紅外二區熒光。研究表明,這種治療診斷納米光熱探針在富含硫化氫的腫瘤中被特異性激活,而在正常組織中是無功能的。納米光熱探針的激活不僅能發射具有比常規熒光探針更深組織穿透能力的近紅外二區熒光,而且產生高紅外吸收,導致在紅外激光照射下有效的光熱轉換。重要的是,通過在小鼠體內應用納米光熱探針試劑建立了近紅外二區成像引導的腸癌的光熱治療,使腫瘤完全消退,非特異性損傷最小。因此,他們的研究對腫瘤的精準診療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